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人生最大的辛酸,莫过于言不由衷,曹雪芹当是芸芸众生中内心里最感辛酸的一位吧。再多的真心话,再多的实情,他都只能够借助贾雨村言(假语村言)来表达。
红楼梦也就因此有了许多荒诞的地方,让人不得不听从作者的指导,读它要么只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解闷用,要么就从反面看。
这种荒诞,就很好地体现在了作者对于薛宝钗的塑造上。她刚一登场的时候,作者就送给她一句话:“人谓藏愚,自云守拙”。
意思为,人家看她只不过故意收敛,好让自己不显得那么庸俗,赞她沉稳懂事,要不然不会用上一个藏字。
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若愚,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不用刻意怎么样,要不然就是“弄拙成拙”;
她自己呢,平常一问摇头三不知,就是她自云的守拙。可是,对于荣国府的事情,她向来都热心得很,如“小惠全大体”,就是她再也不愿装沉稳后的表现。但是,她作为一个外人,那么样地去掺和别人家的家务,立马就暴露了她的愚蠢与不成熟。
这是她自我行为上的矛盾漏洞,再看作者曹雪芹为她撒出的谎言。第28回,有这么样一段文字: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不知道诸位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是否和我一样,对作者的论述大感困惑。
首先,作者说她总远着宝玉,就是欺人太甚。她要是远着贾宝玉,也就没有人亲近贾宝玉了。三天两头往怡红院里跑的外人,只有她;半夜赖在怡红院不走,吵得人家睡不好觉是她;大清早起床,就直奔怡红院,看着宝玉不在,去了黛玉那里,生气不理宝玉,跑回去的也是她;大中午的,不怕影响别人午睡,跑到怡红院为宝玉赶蚊子,绣内衣的也是她……此类事情,可谓是不可计数啊。
其次,元春送了她东西,作者不说她高兴,反而说她心里越发没意思,也是睁眼说瞎话,骗过许多读者。她薛宝钗要是越发没意思,她又怎么会把年轻人中她和宝玉独有的红麝串当天就笼在自己的手腕上,到处招摇呢?
作者在这里用的一个“笼”字,可谓是传神之至,无意间暴露出了实情。表明了薛宝钗对于元春赐礼的含义是欲拒还迎,欲盖弥彰。作者该说宝钗心目中越发有意思了才是。只能说我们的作者有菩提之心,不愿将人性之伪,作出最直接的暴露。
再有,宝钗看着宝黛二人情投意合,有时候闹得死去活来,她却一直都要依据自己母亲散发出的舆论行事, 想着法子掺和到宝黛之间,更是说明了她对宝玉用心至深,而不是越发觉得没有意思。
要说总远着宝玉,越发觉得没有意思的只有黛玉了。
宝玉来了怡红院,黛玉总是要与她保持距离,秋窗风雨的那夜晚,宝玉没在潇湘馆没呆一会,黛玉就撵他走。要是薛宝钗岂不是求之不得。
黛玉也轻易不踏进怡红院一步,看着宝钗在那里为宝玉赶蚊子绣内衣,黛玉也只是一笑而过。那只是因为黛玉觉得走进去点破那一切,又有什么意思呢。
去清虚观打蘸,黛玉发现宝玉心里还藏着金玉良缘,也只是第二天不去,没觉得宝玉辜负了她。第二是宝玉不知反思,怪黛玉不懂他的心,来找黛玉大吵一架。
最后,宝黛之间更是没有任何纠结。只因黛玉看淡了一切,看待她和宝玉的缘分,看淡了她的宿命,因此紫鹃劝她去求贾母成全她和宝玉,她也无动于衷。
这样,作者的贾雨村言(假语村言),很多时候说宝钗的好,只不过是在说黛玉的好。只是宝钗代表了那个时候女性的外在形象,作者只得委曲求全,在文字里撒谎。但是,作者写出的故事,早已定格了一切,也就不怕人们不懂得他的假语村言了。